最近因為電影「KANO」上映,全台吹起一股棒球熱,汽車、運動飲料運動品牌都想搭上這股風潮
也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到底第一支打進甲子園的球隊是哪一支??到底第一支台灣正式的棒球隊又是哪一支??
引起話題是好事,代表大家對於棒球的熱情還是不減,也希望這樣的熱潮可以一直持續到球季開打後
利用假日好天氣,遠離北部陰雨綿綿的氣候,來到溫度宜人的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看看棒球特展「逆轉勝」吧!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並不是在市區內,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比較方便
不過第一次來到這,還是覺得挺新鮮的,除了逆轉勝的特展之外
一樓、二樓有常設展,可以藉由常設展的內容瞭解台灣的歷史以及過去
在售票口旁邊有這次逆轉勝的宣傳文宣可以閱讀,做的很像當初的報紙快報
展覽在四樓,慢慢的走樓梯上去,可以慢慢的觀看這棟建築物的室內空間
這次有特地介紹四位球星打過嘉農棒球隊的吳明捷、洪太山,另外還有林華韋教練以及張泰山選手
從嘉農、紅葉、金龍、七虎、巨人一直到近期的美和、華興、榮工、南英、高苑、平鎮
台灣棒球歷經過許多輝煌時代,有起有落,來到這個展覽,可以看看台灣棒球一路走來的過程
進到展覽館抬頭會看到許多小球員的簽名球懸掛在頭頂上
男孩子小時候多多少少都有拿著木棍,把報紙捲成一顆球,在巷口就打起棒球來的回憶
我還記得我小學每天跟媽媽吵著說我要成為黃平洋,我也要去打職棒呢..........
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熱衷棒球運動呢!?這裡可以看得很清楚,果然還是美洲跟亞洲的運動啊!!
我的部落格寫過不少棒球的展覽,在這次的展覽中可以看到很多過去我曾經寫過的內容
台灣棒球就一百多年,能夠保存下來的球具、文獻本來就有限
加上早期球員對於保存獎盃、勳章的觀念不重,很多東西都隨著時間而慢慢遺失
台灣的棒球是在日據時代傳進台灣的,所以當時很多隊於棒球有關的都是日文
這裡可以看到日據時代的棒球用具,全數都採用進口(現在台灣已經有自己生產的棒壘用具)
日據時代的捕手護具跟手套,可以在電影KANO中看到喔!
喜歡收藏的捧油,不妨可以上果子電影官方商品尋找,一個手套3600
當時棒球大賽的廣告海報,已經有之名棒球運動品牌的贊助喔!
結束了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的棒球風氣還是受日本影響很深
隨著駐台美軍以及眷屬的影響,台灣民眾漸漸知道棒球最早是美國開始的,也開始接受美式球風
蕭長滾先生的棒球筆記,一個字、一個畫面都是自己親手的作品
海軍、陸軍也有自己的棒球隊,台灣省運動會也有棒球比賽的項目
當時我們的隊伍不是叫做中華台北,而是道道地地的「台灣棒球隊」喔!
三冠王在當時的台灣是家常便飯,少棒、青少棒、青棒拿過無數的冠軍
也頻頻打進威廉波特以及小馬聯盟等比賽,抱回冠軍獎盃
威廉波特紀念球棒
搭上KANO電影的順風車,這裡也有一區布置成當時的樣貌,呈現KANO電影中出現的景象
洪太山老先生也曾經打過嘉農棒球隊喔!
左撇子的洪太山,因為隊上沒人想要當捕手,所以苦練成右投左打
在國際上頻頻將球打出全壘打牆外,被譽為台灣的貝比魯斯
當時嘉農棒球隊的照片
電視中可以看到KANO電影預告
在KANO電影出來之前,曾經被拍成電影的棒球題材就是紅葉少棒囉!大家還記得當時電影中演出教練的是誰嗎!?
當時紅葉少棒有多紅呢!?還有球迷特地寫信給紅葉少棒的小球員們喔!
當時紅葉少棒的比賽球衣以及冠軍獎盃
展場中間有一個壟起來的投手丘,上方有好幾個大螢幕,播放台灣棒球經點的畫面
日據時代,將體育列入教學項目之中,學生開始要上體育課
早期運動員要與國外菁英較量,必須參加日本全國比賽以及奧運會才有機會
1909年出生於台中的張星賢,先後參加1932、1936年奧運,為台灣第一個參加奧運的運動員
張星賢參加奧運比賽的勳章以及照片
當時七虎少棒的國手林義雄,想多瞭解林義雄的球員時期,可以透過旁邊的導覽說明喔!
1970年代,台灣少棒名揚海外,真的可以用打遍天下無敵手來形容
近幾年才瞭解到,這也是台灣教育錯誤的第一步,因為少棒階段在國外來說,是一個快樂打球的環境
並不是要拼個輸贏的時期,但在台灣扭曲變形的教育之下,國際賽就是要得冠軍才是榮耀
以致於教練、家長都只想的小孩怎麼打贏對手,卻忽略掉很多這個年紀該學習的技能以及常識
雖然獲獎無數,但是後發生這麼多不好的事情,我想都是息息相關的
1974年立德少棒造訪白宮時的合照
當時台灣棒球隊出國比賽,幾乎是把冠軍帶回台灣,大街小巷夾道歡迎的場景處處可見
1977年中華少棒的全隊簽名錦旗
北華興、南美和的時代出現,加上原本舊有的榮工體系,台灣棒球遍地開花
連企業都趕上棒球的熱潮,不少企業推出跟棒球相關的人偶,還記得我小時候家裡曾經擺著最右邊的味王人偶呢!
台灣戰後最強的第四棒,就屬洪太山
代表台灣棒球隊出國比賽,都能拿到好的成績
這支球棒是洪太山在當時從日本買回來的,一直收藏到現在
有看到當時球員出國比賽身上別著是「中華民國」的稱號嘛!!
當時的比賽球鞋,但似乎跟現今看到的釘鞋不太一樣
當時就已經開始流行球員拍沙龍照了,只是背景怎麼不是在球場呢!?
看到吳明捷在KANO電影中奮力的投出每一球
雖然很熱血,但也因為過渡使用下,最終無緣抱回冠軍......
畢業後受到日本早稻田的注目,成為早稻田的學生之一
曾在早大所屬的東京六大學聯盟創下單季七支全壘打的紀錄
一直到1957年才被巨人隊傳奇球星「巨人先生」長嶋茂雄給打破
特殊的高壓式投球,他的高壓投球姿勢和他犀利的變化球讓當時的日本球界為之震撼
1931年台灣地方預賽時對上台北一中(現建國中學)的比賽中,投出完全比賽,是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場完全比賽
加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時的照片
1931年就讀嘉農棒球隊時的照片
這次KANO電影的宣傳三角旗
林華韋教練曾經是七虎棒球隊的冠軍隊成員之一
也在就讀華興中學時代表國家出國獲得青少棒、青棒的冠軍
獲頒「游擊聖手」的稱號
還活躍在職棒場上的球員張泰山,在展場中也提供不少個人獎盃、球具
生涯第165號全壘打,正式超越鷹俠跨聯盟的164支全壘打,成為台灣職棒史上真正的全壘打王
味全龍隊的球衣,在味全解散之後,還是有不少龍迷死忠的追隨龍將四處奔波
2004年獲得全壘打王的殊榮
初生之犢不畏虎,以19歲之姿踏入職棒就以16支全壘打拿到新人王的獎盃
2003年獲得中華職棒年度MVP的殊榮
生涯第250號的全壘打球,距離生涯300支全壘打剩不到20支囉!
在台灣已經設下許多張泰山障礙,統一獅隊給了兩年複數年合約
也就是說張泰山還有兩年的時間把紀錄推向更高,讓後面新一代的球員有更多的動力追逐紀錄
1990年代,台灣成立職業棒球,也開啟了另外一個新的棒球時代
龍獅虎象引起當時台灣職棒的熱潮,最多達到11支直棒球隊榮景
但也因為惡鬥以及假球,讓台灣棒球進入了黑暗時期,回復到最初的四支球隊
得到冠軍的隊伍已不復見,被高高拋起的教練也離我們遠去......好懷念的景象
從1980年代開始,台灣成棒在國際賽上面屢屢創造佳績,一直到了1992巴塞隆納亞軍達到顛峰
1985年國際邀請賽的全隊簽名錦旗
針對中華成棒隊組訓,棒協向體育署提出球隊訓練計畫表,希望培養一支球隊
透過長期集訓的方式,能夠在1991年北京亞運賽以及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拿到好成績
1984年中華成棒隊全隊簽名鋁棒(是的!當時國際賽拿的是鋁棒)
當時為了集訓,球隊向企業募集資源,希望可以獲得更好的訓練環境
1992年巴塞隆納獲得銀牌,當時陣中王牌投手郭李建夫的比賽球衣
最左邊的就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銀牌
再來就是2002年南韓斧山亞運的銀牌,2003年日本札幌亞運的銀牌
最後就是2006年度哈亞運的金牌
1999年漢城亞運會,郭源治以43歲成為中華隊最年長的球員代表出賽
頭盔是林華韋加入日本YAMAHA社會人隊的打擊頭盔
2006年王建民季後賽先發的攻守名單以及三壘壘包
當時旅美風氣還沒現在這麼盛行,二郭一莊開啟了旅日的風潮,接著呂怪物也短暫的席捲日本職棒
隨著陳金鋒挑戰大聯盟開始,台灣選手紛紛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第一選擇
接著曹錦輝、郭泓志、王建民、陳偉殷先後踏上大聯盟的舞台
下方是郭泓志加入道奇隊首次先發門票、攻守名單以及球場紅土
前仆後繼的有多少台灣球員站上大聯盟舞台過呢!?
遠雄正在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據說有規劃一區是台灣棒球博物館使用
未來這些中華職棒的歷史文物、球具應該會也跟著進到博物館中展出
比賽有輸有贏,但一昧的追求冠軍,而忽略應有的運動家精神以及正確價值觀
是造成台灣棒球墜落無底深淵的原因之一,無數的冠軍換來的卻是棒球黑暗期
那我寧願不要拿到這麼多的冠軍,小球員都能夠認真打好每一場球賽
職棒也是乾乾淨淨的進行賽事,好手都一直留在球場上奮鬥,而不是一個一個消失在棒壇中
從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開始,台灣棒球似乎又有起死回生的感覺
也希望趁著這次KANO電影的熱潮,喚醒每個人對於棒球熱情以及熱誠
更希望台灣每個棒球員都能夠拿出認真的精神,打好每一場球賽,拿出最精彩的回饋給球迷
看著對岸大陸的棒球水準越來越高的同時,我們要怎麼進步再進步,是需要好好省思的
要不然有一天連大陸都開始瞧不起我們台灣棒球的時候,棒球在台灣就會越來越沒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