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了名古屋巨蛋球場,除了觀看比賽、喝喝啤酒、吃吃晚餐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靠近右外野的觀眾席走道旁,藏著令你意想不到的好所在,中日龍隊隊史博物館
沒錯,顧名思義就是專屬中日龍隊的博物館,來到這裡你可以更瞭解中日龍這支球隊
如果比賽過程太過沈悶,或是提早進到球場裡頭,不妨抽空來這裡走走看看吧!
由一壘側走向右外野的方向,無意間看到工作人員站在這裡
想說裡頭有什麼特別的嗎?走進去瞧瞧吧!
看到這龍頭.....果真氣派啊!
依照經驗,帶年紀太小的小孩進場看球,一定會面臨到小孩坐不住的窘境
這裡規劃一處可以讓小朋友追趕跑跳碰的地方,讓家長可以把小孩丟在這裡玩樂
2010年中日龍隊獲得中央聯盟冠軍的錦旗
1999年中日龍隊獲得中央聯盟冠軍的錦旗
2004年中日龍隊獲得中央聯盟冠軍的錦旗
2006年中日龍隊獲得中央聯盟冠軍的錦旗
「前」中日龍隊總教練落合博滿,去年九月時落合還是總教練的身份
但今年中日龍隊的總教練已經換成了高木守道,落合時代已經宣告落幕了
進入中日龍隊博物館前,在旁邊有十一位前中日龍隊球員的球衣
2004年日本職棒明星賽中央聯盟全隊簽名
2004年日本職棒明星賽太平洋聯盟全隊簽名
逛完了外圍,接著就要進入博物館裡頭了
博物管裡頭看起來雖然沒有東京巨蛋的野球博物館那樣豪華,但也算是應有盡有了
回顧前幾年中日龍隊奪下中央聯盟冠軍的點點滴滴
總教練落合博滿的過往照片,讓你稍微瞭解、認識這位總教練
如果很早就開始看日本職棒的球迷,應該記得落合曾經是巨人軍的第四棒喔!
不認識今年新進的球員嗎?這裡有詳細的介紹
寫了不少關於棒球博物館的文章,通常在棒球博物館裡頭都不難看到介紹棒球、球棒、手套的展示
當然囉!這都是由同一間棒球用品廠商贊助的啦!
森野將彥的相關用品
落合博滿的球衣以及簽名球
帶你回到過去,來瞭解中日龍隊的發展以及輝煌歷史
眼睛一亮,突然看到大郭的簽名球
曾經拿過新人王的球員一覽,新人王一輩子就只有一次,真的相當珍貴
Mr. Dragons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日先生-立浪合義
立浪合義的22年職棒生涯都是在中日龍隊度過
22年來共擊出2480支的安打,其中487支二壘安打是日本職棒的紀錄
洋將Blanco在2009年5月7日的比賽中,擊出的球不偏不倚的擊中天頂上的音響
當下就立即被判定成全壘打,松井秀喜在東京巨蛋也曾經上演過一樣的戲碼
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裡頭還有一小間的展示廳喔!
1962年名古屋市與洛杉磯結為姊妹市,特地訂做了這面本壘板作為紀念
昔日王牌左投今中慎二的球衣以及手套
立浪合義的球衣
職業比賽的另外一個賣點就是球衣,不同時期推出不同的球衣
除了讓球迷耳目一新之外,也可以促進球迷購買新球衣的慾望以及衝動
歷史悠久的球隊通常都會隨著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球衣,就讓我們來看看中日龍隊球衣的演變史吧!
雖然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進到球員休息是裡頭,但這邊有仿休息室的樣貌,讓球迷瞭解球員休息室大概是什麼樣子
2007年中日龍隊奪得日本職棒總冠軍的錦旗
2010年中日龍隊獲得中央聯盟冠軍的獎盃
過去中日龍隊也有不少選手獲得個人獎項
拿下百勝百救援的郭源治是台灣球迷印象最深的中日球員吧!
現在還擔任中日龍隊先發投手的山本昌曾經在1997年拿下最優秀投手獎
現在擔任樂天金鷹隊中心打者的山崎武司也曾經披著中日龍隊的球衣,在1996年拿下全壘打王
這座獎盃相當有趣........
救援王的英文是Fireman,這座獎盃就是由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贊助
由火災保險公司贊助Fireman,這是最恰當也不過的了!
怎麼台灣沒有類似的保險公司贊助救援王獎項呢!?
中日龍隊現任救援王岩瀨仁紀於2011年6月16取得救援成功後
以287次救援成功成為日本職棒最多救援成功的投手
岩瀨仁紀獲得第250次救援成功的簽名比賽用球
山本昌在2006年以41歲的高齡創下無安打比賽的紀錄
為日本職棒史上最年長獲得此紀錄的球員,真的相當難得
這位也曾經創下無安打比賽的中山俊丈,就是曾於1999來台擔任兄弟象隊總教練的中山俊丈
1975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明星隊造訪日本時留下的全隊簽名球
曾經三次獲得澤村賞的杉下茂,在日本被稱為「指叉球之神」
杉下茂為日本棒球史上首位投出指叉球的投手,就讀明治大學時便已向球隊教練習得指叉球
但於正式比賽中試投的第一球,就被擊出安打,因而深感厭惡到將其封印不再使用
直至加入職棒後才又開始使用。而其成名的指叉球,由於飛行時幾乎不產生轉動
容易造成左右搖晃且不規則下墜的效果,在性質上與現今的指叉球相比,更接近於彈指球
不過由於杉下將指叉球視為殺手鐗,於比賽中幾乎只在緊要關頭對決時使用
平均每場僅使用約五至六球,是職棒界相當罕見的異例
新人初登版就創下無安打紀錄,本名為近藤真市的近藤真一在日本職棒只有六年的資歷
通算成績只有12勝17敗,在日本職棒裡頭算是大海中的一粒沙
但初登版就創下無安打紀錄,這應該是日本職棒史上的頭一遭吧!
職業運動周邊商品除了是球團營收的來源之外
也是球迷珍藏的選項之一,越用心的球隊就會推陳出新
讓球迷永遠有挑不完、買不夠的商品可以選擇
參觀完中日龍隊博物館之後,就覺得為什麼台灣的球團不太重視球隊自己專屬的博物館(或是文物館)呢?!
除了興農牛隊有一間稍微像樣的隊史館之外,其餘的都是一招半式的在規劃
前年走了趟甲子園球場,改建過後的甲子園歷史館也相當有質感以及內容
其實中華職棒已經邁入第23年了,每一支球隊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歷史
尤其是兩支元老級的球隊-統一獅隊、兄弟象隊,理應比其他兩支球隊更用心在規劃這塊
但始終沒有看到一間(或一座)像樣的球隊專屬博物館,這是有點原地踏步的
過去的東西、事件稍縱即逝,不好好保存下來,以後要再找就很難了
我曾經在宋宦勳教練的家中看到中華職棒第一座最佳總教練的獎盃被丟在一旁
現在宋教練已經過世了,也不知道這做獎盃現在流落何方!?
很多東西就是這樣,沒有一個地方好好來保存,隨著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找不到
我想這是國內四支球團要好好思考的,要如何將自己球隊的文物保存起來
讓之後的球迷也可以間接的認識、瞭解你這支球隊